读了很多书还是做不好阅读?如何真正学会阅读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20年08月26日
分享:

最近网上流行着特别典型的一句话是“一场疫情,老师成了主播,家长成了班主任,只有孩子们依然是神兽。”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句话精辟地总结了现阶段老师,家长的身份和职责。

一场疫情迫使学校不得不一再推迟开学,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意见下,各大中小学甚至幼儿园都积极响应,网络授课如火如荼地铺展开了。

以上是学校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给孩子们量身定做的【课程表】,其中,我们一眼看过去,“课外阅读”这4个字格外显眼。没错,课外阅读非常重要!只有孩子们对课外阅读充满热情,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书读的多了,知识就多,语文综合能力自然就强,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但是,家长们总是觉得很疑惑:“我的孩子在家的阅读量很大啊,他(她)读过很多书,但是为什么一到考试的时候总是阅读作文失分很多?”

这时候,家长和孩子可以反思这两个问题:

1、是否做到有效阅读,即书有没有读进去?

2、阅读后,相关能力有没有训练到位?

那此时家长心里估计大大的问号了,我怎样知道孩子“书有没有读进去,能力有没有训练到位”呢?

其实,家长可以平时在孩子阅读后分析观察,没有达到一定的阅读效果的表现大致如下:

①孩子读书只停留在浏览层面,读完转头就忘;

②孩子虽然读完能复述,但就是噼里啪啦一通,无法有条理有逻辑概括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提炼中心。

估计家长此时更愁了,我不是专家:那我怎么知道怎样指导孩子有效阅读呢?

 

一、明确阅读正确方法,品味阅读美感

 

首先,快读。因为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五六年级的阅读速度至少达到300字/分钟。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被故事情节牵着鼻子走。一本书读完了,最后记得的只有情节。而快读,是可以有效帮我们解决掉这个问题,随着读书数量的增加,这种感觉慢慢就淡了。

接下来,我们不仅可以读到作品的气韵流动,还可以深层感受到作品的力量,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审美。其次,品读。找到吸引自己的章节、段落或句子,并感受它。不是所有的书,我们都会去读第二篇的,既然会在第二次选择,那一定有吸引你的地方。这时,就要试着去找一下,哪些地方吸引自己,摘抄下来,通过模仿,将被动输入转化为主动输出,这样也能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加强课内外沟通,拓宽阅读渠道

 

在卓越课堂上,我们老师充分利用卓越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教材,指导阅读方法,拓宽阅读渠道。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以讲义为出发点,应根据不同的文体,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我们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怎样阅读连环画、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读物,非连续性文本等进行分类指导,多角度切入分析文本,梳理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课堂上老师做批注示范,培养孩子们边阅读边批注的好习惯,除此之外,课堂上读完之后我们会鼓励孩子互相交流读书体会,多让孩子开口说,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亲子阅读,营造良好氛围

 

父母的行为和习惯,在无形中都会影响到孩子,父母的阅读习惯,也会让孩子自然而然习惯在家中阅读;还有家长适当地引导,及时解决孩子遇到的问题或者与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孩子的阅读兴趣会大大地提高;更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在阅读中建立了情感交流,让孩子在阅读中感受幸福,这对他终身是有影响的。读完之后可以互相交流读书体会,多让孩子开口说,这样可以提高孩子的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讨论的内容可以是情节(内容)的整体把握,也可以是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还可以是精彩文段的发现和分享,甚至可以提出质疑。

举个耳熟能详的例子,《白雪公主》这个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在阅读完后就可以进行讨论:对于善良和邪恶,你是怎么定义的?然后家长可以和孩子进行讨论,并发表各自的看法,还能延伸到我们现在的一些社会热点。但是要注意,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要接受孩子说出来的一切,不管是对还是错。这样孩子才能逐渐完整地表述自己的观点,自主思考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综上所述,阅读并不是只停留在看的层面,更重要的应该是看完之后的分享、讨论,这一步是以往家长和孩子们在阅读中忽略的,也是我们刚开始就提到的,书读得多效果却没那么好的重要原因,经过上面详细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掌握有效阅读的技能啦。

阅读并不会在短期内就能看到明显的或者直接的效果,慢慢积累,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就能形成思维网,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能产生正向反馈。让孩子坚持读书,总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免费试听一堂课
400-880-9880
立即咨询
提交成功
窗口3秒后自动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