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广州中考语文试卷命题备受关注。从整体来看,今年的试卷结构不变,考查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三大模块。去年新增的名著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仍旧成为考点,值得关注。

通过分析考试题型及分值,我们发现,试卷考查能力以理解、分析为主,其中分析能力考查占比30.6%,注重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课内外知识的衔接等,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积累语文知识、积淀语文素养以及在实践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理念。

01

2020初中语文试卷能力考查分布


从试卷语料来看,试题材料涉及古典小说、历史人物、地域文化、生活时事等,启发学生既重视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的积累与学习,同时不忘关注生活,获得真切的生活体悟。通过深入分析试卷及题型,我们发现以下亮点:

 


(一)重视经典文化学习

无论是名著阅读题考查的《西游记》,抑或是文言文阅读的《史记》,都属于中国经典文化瑰宝。与以往考查识记能力不同,本次考题中,既要求学生熟悉小说情节(如分析猪八戒回花果山请孙悟空的原因),又要结合传记文体特点分析历史人物形象(概括李广是怎样的人),需要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精神气度,理解作品内涵等,践行了部编教材重视经典、回归传统的学习方向。

 

(二)注重策略性思考

现代文阅读版块共4000多字,这样的阅读量对学生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在兼顾速度的同时,还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同时试题中关于说明方法、小说语段作用的考查,需要学生能结合文体特点思考相应的答题方向,具备较高的灵活性、思考性。

 

(三)凸显综合分析能力

在小说阅读版块,首次出现课内文章链接,比较两位父亲形象的共同特点。人物形象的题型并不难,但此题需要学生具备对比分析的能力,从不同的小说作品中寻找共性,把握特殊年代勤劳、实干的父辈形象。这也启示我们在语文学习中要注重打通课内外知识,有意识地关联相似作品、关联相似主题,从学习语文知识转变为“提升语文能力”。

02

各版块分析


(一)积累与运用

积累与运用的前六题考查的题型、分值与往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考查了课内常见字音辨析、字形辨析、成语运用、病句辨析、对联和名著阅读。

基础版块语料都源自时下热点,涵盖文化传承、体坛盛事、城市建设等多个方面,体现了命题人希望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时事热点尤其城市建设和文化传承多加关注的意图。第6题的名著阅读考查《西游记》,第1小题考查了重要情节的内容理解,第2小题难度层级提升,一如往年从人物形象的考点切入,勾连《水浒传》《海底两万里》《骆驼祥子》多部名著,让学生从中任选一人辩证分析其性格特点,这要求学生熟悉能体现人物优缺点的相关事迹,对人物形象有立体、全面的认识。从这两年名著阅读的考点可以看出其贯彻了部编教材对“整书阅读”与“群文阅读”的要求。

 

(二)古诗文阅读

古诗词默写题为1道选择、1道直接默写、1道理解性默写的形式,满分10分。从语料上看,所考篇目体裁多样,包含诗词、古代散文;从时代来看,涵盖西汉、三国、南朝、唐宋时期作品。总体而言,古诗词默写题与去年相比,在考查形式、考查重点方面保持了一致。

文言文阅读为一篇课内文章加一篇课外文章的形式。语料方面,课内文言文是《周亚夫军细柳》,记述了汉文帝犒赏周亚夫军队的故事,塑造出名将和明君两个鲜明形象。课外文言文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是一篇人物传记,主人公李广同样是一代名将从题目看,课内文言文题型和考查能力与去年相同。课外文言文小题(1)直接考查实词解释,看似有难度,实际上所考实词都在课内其他篇目学习过,学生只需要根据相应语句,迁移课本知识,做好释义辨析即可。小题(2)则是在理解文段内容的基础上,对李广的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这要求学生精准抓取人物身份、人物经历等关键信息,并提炼核心品质。总体而言,文言文阅读中规中矩、难度适中,重点考查的还是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由于明年广州将与广东省中考接轨,而传记阅读是高中阶段学习以及高考的重中之重,因此2021年备考的学生要重点提升自己阅读人物传记的能力。

古诗鉴赏考查形式稳定,主要还是考查学生对课内古诗词的基本理解和分析。

 

(三)现代文阅读

本版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考查实用文阅读,第二部分考查文学作品阅读。

整体考查稳中有变,文本的样式(非连、小说)、试题的数量和题型以及分值不变;以考查对文本的信息筛选、概括、理解、分析综合能力为主。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本次考查的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文本内容围绕“广府灰塑”这一话题展开。灰塑是流行于广东省广州地区的一种传统雕塑艺术,主要分布于广州市区和增城、从化一带。灰塑的题材丰富,各种花鸟鱼虫、民间故事、传统吉祥物运用于作品中,有通俗性、故事性、教义性、寓意性等特点。从话题选择上来看,文化内涵与地域特点兼备,符合广州中考一贯的出题方向。

值得关注的是:

①文本容量加大,体现对阅读方法的实践性考查。文本容量上来看,2018年约1742字,2019年约1826字,2020年约2229字。阅读量呈不断递增趋势,要求考生针对非连文本文字容量大,多材料、多片段组合的文体特点,用速读、跳读的方式对非连文本的内容信息进行筛选与综合分析。

②文本内容回归民俗文化,地域特色鲜明。自2017年中考考查“陈家祠”后, 2020年广州中考非连文本的语料再次回归传统文化。提示学生在不断扩大知识面的同时,需要重点关注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知识内容。



//文学作品阅读     

//


本次选用的篇目是《微型小说选刊》2019年第3期的微小说《1985年的一场电影》,无论是文本内容还是设题形式,难度都较去年降低不少。

从文体角度来看,小说体裁特征并不是非常突出,容易被学生当作散文,考生需提升文体辨别力,在备考阶段加大文体知识的储备,构建文体阅读策略。

与前几年的文本相比,今年的《1985年的一场电影》更贴近考生生活,给考生以较强的熟悉感,理解难度相对低。但要深入体会人物心理情感,理解人物行为动机,还需考生在生活中关注身边人,多思多想,并在阅读文本时习惯跳出文本,搭建文本与生活的桥梁,以生活体验辅助文本理解。

小说环境背景设置为1985年,全文弥漫那个时代的气息,主人公为父亲和姐姐,人物简单且形象鲜明,此外,小说以父亲放电影为核心情节,插叙放电影的原因及姐姐不同意的理由,情节清晰明了。但小说中的一些细节安排别具匠心,如以“明天家里放电影”这句父亲的话开篇,以父亲“歪在草垛堆里打着呼噜”收尾;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也颇有意味,如家里没钱,父亲却坚持放电影,父亲放电影却不看电影。这些巧妙的设置使小说的可读性大大增强,也给了命题者更多的出题空间。同时,警示考生在阅读简易文本时莫轻心大意,依然要根据已掌握的文体知识、文体阅读策略细细品味文章的语言、结构、手法等。

从题型设置来看:本次考查题型与往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依然考查内容概括、内容分析、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和点评探究,但第21题命题形式值得注意,增加了与课内文章的对比分析。这意味着考生要熟悉课内文本,重视课内文章的理解与拓展迁移。

回顾近些年设问方式的变化,如《一只羊其实怎样》(2018广州中考)的第22题让考生探究作者塑造“羊”这一形象的意图,《书房的窗子》(2019广州中考)的第22题让考生针对别人的评论发表观点,再到今年的课内外比较阅读,新型设问方式的出现要求着考生需摆脱对阅读答题套路的依赖,回归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的提升。

(四)作文

从2018年的“原来这么简单”到2019年的“别担心,我可以的”,再到今年的“我能为你做点什么”,广州中考作文“情境感”都很突出,是具体场景中会出现的对话、产生的感受。这类作文题目,在不设置审题障碍的前提下,既让考生有话可说,有效考查所有考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又让思维能力强的考生脱颖而出,显现出很好的能力区分度。

历年来广州中考作文强调引导学生关注他人,关注生活,关注社会。今年的作文题同样为考生提供了一个无限广阔的写作空间。

这个作文题目偏口语化,紧贴学生生活,审题时引导学生转化思维,从生活中的爱的接受者,转换为成长道路上的同行者、回馈者和奉献者。题目中隐含多维的思考方向:“你”是谁?为什么需要“我”的帮助?“我”能做的事有哪些?

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你”字上。

1.“你”可以是身边的伙伴:共同成长的道路上,别忘了相互扶持,共攀高峰。

2.“你”也可以是父母、师长:帮助和爱都是相互的,我们习惯了接受,是否思考过他们也需要关心和陪伴?为集体贡献力量,为家庭排忧解难,是“做好自己”之后的进阶挑战。

3.这个“你”亦可以是学生生活中观察到的一些陌生人:关注周遭生活,不做冷漠“看客”,践行仁爱的道德准则。

4.疫情肆虐的2020年,学生如果联系社会生活去思考自己的定位和责任也是很不错的角度,“你”也可以是抗疫英雄们,甚至是我们的祖国。尽己所能,付诸行动,众志成城。

新时代的青少年应该跳出“自我”的圈子,关心他人、关注社会,或表达真挚的情感体验,或传递积极的价值选择观念。亦需要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其所需,虑其所忧、解其所惑,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价值。

2020年广州中考作文命题折射出对学生个人成长的高度重视,“我能为你做点什么”是一种主动问询,提示学生们回归真实场景,在为他人分忧、解难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体悟。深入挖掘语文课程思想内涵,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03

学习建议


1.加深对经典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体悟,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此次中考整体呈现出多文本聚焦经典传统文化的特色。无论是积累与运用部分,还是文言文阅读鉴赏,乃至非连续性文本都直指传统文化,既要求学生在阅读经典古籍时从课内选文阅读拓宽到课外的整书阅读,广泛阅读的同时,还要加深理解和体悟古人的优秀品质和人格魅力,又引导学生从身边可知可感的传统建筑、文化活动落实到经典文化的传承上来。因此,我们在阅读经典古籍,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时,既要加深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和体悟,也要留心生活,将对经典传统文化的体悟和传承落到实处。

2.积累文体知识,掌握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

今年的文学类文本阅读文体特征模糊,看似散文实为小说,若学生无法辨析,混肴虚构与写实文本,则无法选择恰当的角度快速理解文本。因此,不同文体的特点及相关知识,学生必须掌握。此外,不同文体的阅读策略不同,如阅读小说,要把握情节、环境、人物三要素,可通过“明确冲突对象→找准冲突点→循果追因→把握主题”的策略进行阅读。不同文体阅读策略不同,同一文体不同类型的文本阅读策略也不尽相同,所以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多总结多积累多巩固。而若掌握了各类文体的多种阅读策略,便能更高效地理解作品主题,体悟作品内涵。

3.关注社会生活,在实践中运用语文,打通生活和语文。

语文学习的关键在于表达和运用,不论是充满真挚情感的“为你做点什么”,还是贴近生活的民俗文化、地域文化,都启示我们在生活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打通语言文字与生活,从中获得独特的体悟与思考。而另一方面,在生活中,我们亦需要有意识运用语文,注重言语表达,提升言语运用的质量,真正提升语文素养。

卓越语文初中产品研发团队认为,在初中的语文学习中,不仅要注重学科知识积累,还要养成观察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的习惯,拓宽思考问题的角度与深度,从而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表达更为深刻的人生感悟。